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 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作者:  来源:    日期:2023-11-23    浏览次数:

2023-11-11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作者:郭如才

党的二十大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为了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二十届中央政治局围绕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进行了第六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理论创新的方位、方向、方法,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提供了科学指引。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宝贵历史经验

思想就是力量。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我们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近代以后,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仁人志士奔走呐喊,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是,由于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旧式的农民战争、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试过了,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先进分子从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从此,马克思主义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参天大树之根本,就是我们党和人民不断奋进的万里长河之泉源。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同时,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也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关键在于能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10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取得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提供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今天,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是历史的结论。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一次次求索、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开拓中完成中国其他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紧紧围绕及时科学解答时代新课题继续推进理论创新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理论要成为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有力思想武器,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只能坚持在实践中发现真理、发展真理,用实践来实现真理、检验真理,别无他途。

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就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深刻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对于那些认为“只要遵守既定办法就无往而不胜利”的错误想法,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这“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完全是一种保守路线。这种保守路线如不根本丢掉,将会给革命造成很大损失,也会害了这些同志自己”。正是由于对“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科学方法”的深刻洞察,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写就了《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光辉著作,也奠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根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成为“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毛泽东同志及时指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我们党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比如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等。这些独创性理论成果至今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历史启示我们,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新时代提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在这一实践和理论的互动逻辑中,我们党开辟了理论和实践发展新境界。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党的二十大明确,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一系列躲不开、绕不过的新的重大课题。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我们面对的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也比过去更多、更复杂。要使党和人民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在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面前,如果墨守成规、思想僵化,没有理论创新的勇气,不仅党和国家事业无法继续前进,马克思主义也会失去生命力、说服力。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今天,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

更要看到,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这就要求我们牢固树立大历史观,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把握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正确走向,认清我国社会发展、人类社会发展的大逻辑大趋势,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沿革和实践要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全球经济发展大格局和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深化对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规律性认识,在世界马克思主义政党命运比较和我们党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对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地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理念、有效对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展现出更为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始终坚持“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等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方法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党的二十大报告深刻阐明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

“两个结合”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其中,“第一个结合”是我们党一直强调的,现在又明确提出“第二个结合”,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把“第二个结合”称之为“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个重大命题本身就决定,我们决不能抛弃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决不能抛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坚守好这个魂和根,是理论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强调要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聚变为新的理论优势,不断攀登新的思想高峰。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也是我们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保证。党的二十大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出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六个必须坚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体现。只有准确把握包括“六个必须坚持”在内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

牢牢把握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重要途径和不竭源泉

推进理论的体系化、学理化,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是一个不断丰富拓展并不断体系化、学理化的过程,并以其时代性的理论贡献、严密性的科学体系、标识性的理论观点,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崭新高度。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关键就要全面学习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研究阐释工作,在体系化、学理化上下功夫,不断拓展研究阐释的深度和广度,把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深、阐释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讲得令人信服,切实把鲜活的思想讲鲜活,把彻底的理论讲彻底,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

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就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真正把群众面临的问题发现出来,把群众的意见反映上来,把群众创造的经验总结出来,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使之成为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Copyright 2014-2016 大红鹰电子游戏官网 - 大红鹰游戏平台欢迎你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大红鹰电子游戏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