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史学习教育 > 正文 党史学习教育
平北“小井冈”的峥嵘岁月
作者:  来源:    日期:2021-08-28    浏览次数:

2021年08月26日08:41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平北“小井冈”的峥嵘岁月

入秋的北京,格外美丽。在潮河东岸连绵起伏的青山中行进,宽阔的乡村柏油路带着人们来到了大岭。这里,坐落着人称平北“小井冈”的承兴密联合县政府旧址。在全民族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先后11次对这里偷袭、合围,却始终无法摧垮它。是什么让平北“小井冈”红色政权如此顽强坚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深入了解一番吧。

“探囊取物一宵间”

车行在蜿蜒的山路上,经过几个急弯,再涉过一段山上流水浅浅漫过的路面,就到了大岭半山腰处的承兴密联合县政府旧址纪念馆。在这座长城造型的纪念馆旁,是保存完好的承兴密联合县政府旧址——一座依山而建的大瓦房,与山下都已是二层舒适小楼的村居相比,显得很是沧桑。轻轻推开旧址的大门,灶台上布满锈迹的柴锅,土炕上的小桌、纺车,糊着白色窗纸的木窗棂,被烟熏黑的房梁,无不昭示着岁月的痕迹,不知不觉间把人们带回到过去。

1943年7月,为便于在日寇分割封锁情况下开展斗争,根据冀热边特委关于“县划小”决定,平(谷)三(河)密(云)联合县北部以原平三密三区为基础,扩建成立了承(德)兴(隆)密(云)联合县,县政府就选址在大岭半山腰的这处瓦房。

县政府所在的位置有些特殊,是一个东南西北四面受敌的地方:东北面的兴隆县、墙子路,南面的平谷城,从西到北的密(云)、石(匣)、古(北口)三镇,都有日寇重兵把守,而大岭山下就是北庄据点。在这种形势下,敌人先后11次进攻、合围、突袭,为什么始终不能得逞?承兴密联合县政府为什么能够顽强存在?答案归结为一句话,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这里四面受敌,但同样也可以成为随时监视敌人的前哨阵地。在北庄据点,为了及时掌握敌人活动情况,以徐新民为支部书记的党支部把三个党员安排进伪村公所,暗中侦察敌情。为了掌握石匣镇鬼子的活动,县政府派上金山村刘永合到石匣镇街中心开布铺,把各方搜集到的情报交给潮河东来“赶集”的情报员,“赶集人”到河东后,把情报送给白龙潭庙的和尚,由和尚直送大岭村。就这样,不管是哪里的鬼子要偷袭,县政府都能获得准确情报,并针对敌人活动确定自己的行动部署,掩护群众疏散转移。

为了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县政府还在据点周围的村庄开展锄奸活动。北庄据点内的伪保长李慧为虎作伥,对群众又打又骂,周围村庄的村民对其恨之入骨。北庄党支部机智地把李慧从敌人的窝里掏出来除掉了。这种锄奸活动,有力地震慑坏人,鼓舞了群众。当时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据点锄奸”的歌谣:

探囊取物一宵间,民愤难容万恶奸;天亮城门见布告,坏人害怕好人安。

扎根于群众之中的红色政权,始终是抗日军民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对敌斗争中发挥着震撼的力量。

“海陀山中一枝花”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为保护老百姓舍生忘死,老百姓也把八路军当成自家亲人,舍命保护。在平北抗日根据地,就流传着“海陀金花”的动人故事。

1943年9月15日晚,平北军分区收到情报,日军正向南碾沟进攻。军分区司令部当即决定主力部队向北转移,村民向东沟隐蔽。司令员覃国翰对南碾沟村妇救会主任杨金花说:“大嫂,有一批文件和党旗交给你保管,一定要想办法保存好,藏好文件后立即转移,等我们回来。”杨金花向司令员保证:“只要我有一口气在,就一定保住它们。”回到家里,她和丈夫老晏商量好,将装文件和党旗的两个小木箱放进家中仅有的一个小木柜里,趁夜色埋进了帽子山一个隐蔽的山洞。

天亮时,日伪军搜山“扫荡”,杨金花担心藏在山洞里的文件被敌人发现,就以赶猪作掩护朝山里走去,想把文件转移到更安全的地方。不料半路被日伪军发现。杨金花被逼到绝路,纵身跳下山崖后被树杈挂住。日伪军把她从树杈上拽下来拷打审问,她闭口不答。此时两个汉奸认出了她,一个将她往山崖下推,另一个朝她开了枪。杨金花脚上的韧带被打断,再次落崖滚到山底。敌人以为她已死,这才离去。半夜,杨金花被乡亲们救回。后来,她把保存完好的文件交给了司令部,覃国翰司令员称赞她是“海陀山中一枝花”。

像“海陀金花”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水堡子村邱凤英大娘,在敌人圈住全村百姓搜查八路军、强迫百姓认领亲属时挺身而出,冒着全家被杀的风险,把当时被圈住的十团侦察员当亲属领回。1944年春,日伪军100多人包围了马匹营村,追捕八路军侦察员。9个侦察员在全村群众的掩护下,全部安全转移……

村自卫军威名远扬

在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中,党领导的抗日自卫军积极主动出击,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大岭村自卫军为例,他们配合主力部队,先后粉碎了日伪军对大岭一带4次大规模“扫荡”,仅1943年秋的反“扫荡”中,就独立消灭日伪军10余人,成为威名远扬的自卫军典范。

抗日自卫军还多次参加截粮行动。据不完全统计,1944年,仅河东自卫军就截获黑豆、黄豆、大米、高粱等4000余公斤。后来,日伪军害怕粮食物资被截,每次都不得不出动大量兵力保护运输。

在抗日军民的连续打击下,驻密伪军、伪警察人心动摇,经常成班成排逃出日伪据点,向抗日政府投诚。抗日基层政权组织则得到迅速发展,到1944年5月,抗日一面村已由36个增至108个,抗日两面村发展到69个。连续胜利激起青年参军的极大热情,抗日武装也因此得到新发展——1944年11月,承兴密联合县支队成立,下辖3个连,县委书记李守善兼任政委。

“不荒一寸地”

为反封锁、求生存,坚持抗日斗争,密云东西部根据地纷纷开展大生产运动。1943年春,党和政府提出“不荒一寸地”的号召,鼓励开垦荒地,还发放生产贷款和种子,组织劳动竞赛奖励先进。

在党和政府的倡导下,根据地大生产运动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县区机关团体除帮助群众生产外,也都接受生产任务,带头种地。部队也一面战斗,一面生产。在自卫军的保护下,河东东庄村群众不分白天黑夜抢耕抢种,当年开出荒地80亩,并利用政府贷款购买种畜,发展畜牧生产。通过大生产运动,过去多数群众都要靠政府救济生活的东庄夺得粮食丰收,一些长期贫困户第一次自豪地缴了公粮。

第二年,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又有了新发展。在劳动竞赛中,人们组织起拨工组、变工队,实行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生产。为教育和改造懒人,儿童团也组织起“儿童捉懒会”,专门捉那些不爱劳动的懒婆、懒汉。这一年,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更大的成绩,据统计,仅河东地区就开荒375亩,修滩238亩,增收粮食2.78万公斤,一大批劳动英雄涌现出来。以承兴密联合县为例,上金山村刘玉奎开荒7亩,南水峪村张相满开荒10亩,透灰窑村的吴永朝更厉害:开荒34亩。

在日伪严密封锁的情况下,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改善了抗日军民的生活条件,激发了党政军民生产自觉性和积极性,坚定了军民携手战胜困难、生产自救的信心和决心,为坚持斗争和开展大反攻创造了物质条件。

古北口受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抗战,终于赢得胜利。喜讯传来,长城内外、潮白河两岸一片欢腾。然而,驻密云日伪军并没有乖乖放下武器投降。800余名日军据守石匣城和密云县城,以“奉蒋委员长命令驻防待命以维持地方治安”为由,拒绝向共产党八路军缴枪。在这种情况下,密云抗日军民坚决执行党中央和八路军总部命令,为彻底粉碎日伪军顽抗而继续战斗。

古北口是连接华北、东北和内蒙古的重要长城关口,1933年3月被日本关东军侵占,是密云地区最大的日伪据点之一。1945年8月14日,苏联红军兵临城下,48名留守日军未敢抵抗,缴械投降。苏军进入古北口后,伪职员关伟臣以原是国民党员身份,抢先与苏军接上关系,企图等待国民党政府接收地盘。为了粉碎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阴谋,控制进入东北的咽喉要道,为以后收复东北创造条件,中共冀东十四地委决定抢在国民党军队到达前接收古北口。9月11日,承兴密县委书记兼县支队政委李守善作为中共正式代表,与县长项一带领警卫班来到滦平县巴克什营村与苏军接洽。苏军开始不相信中共代表身份,经李守善等出示上级党委介绍信和毛泽东主席像后,苏军同意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府接收古北口。

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苏联红军联合举行接受日军投降仪式,这在北京地区是唯一的一次。9月13日下午,苏联红军和八路军承兴密联合县支队,在原日本兵营广场上联合举行受降仪式。仪式由李守善和苏军师长乌里涅夫共同主持。48名日军被押到广场中央,双手平举空枪列队跪地,日军官放倒日本军旗,双手递交用黄布书写的投降书和军刀,李守善和乌里涅夫分别在日军投降书上签了字。在受降仪式结束后,聚集在广场上的民众群情振奋,含泪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胜利的欢呼响彻全场……

天清气朗的秋日里,京郊龙庆峡景区附近的平北抗日战争纪念馆静静矗立。踏着石阶走向纪念馆正门,一面满是金色字迹的汉白玉石墙吸引了人们的目光,那是镌刻着2050个名字的平北地区各区县抗日烈士名录。14年抗战岁月,多少中华儿女为国捐躯,炽烈的鲜血染红了祖国的山河。抗日英雄们的壮举,如他们留下的一处处红色印记一样,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间。不朽的抗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努力奋斗,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黄玉迎)

Copyright 2014-2016 大红鹰电子游戏官网 - 大红鹰游戏平台欢迎你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大红鹰电子游戏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