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理论学习 > 正文 理论学习
“赣水那边红一角”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江西万载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碑文敬读
作者:  来源:    日期:2023-11-23    浏览次数:

2023-11-07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朱一华 钟晟

江西省万载县仙源乡人民政府左侧的罗家脑上,矗立着一座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分为塔台和塔身两部分。塔台高一点八米,台壁正中有一幅泥塑浮雕画,画面是高举着第十六军和第五十八团战旗的红军及紧跟其后的男女赤卫队冲锋陷阵的场面。塔身底座长四点一米,高两米,塔通高九点九米,塔顶有伞状的挑檐,并立着高七十厘米由钢筋弯曲而成的五角星,塔身四面均塑有醒目文字,正面为“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背面为“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左右分别为“为有牺牲多壮志”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纪念塔左侧的石块上刻有《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碑记》,全文如下: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红五军转战湘鄂赣边区,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成为当时全国十二大红色苏区之一。

一九三二年四月至一九三四年二月间,中共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由修水移驻万载小源(今仙源),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出现了全新局面。作为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下属的七个省苏维埃政府之一,仙源一度成为湘鄂赣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因此,素有“小莫斯科”之称,为配合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湘鄂赣苏区人民积极投身于苏区的保卫和建设,特别是在五次反“围剿”斗争中,湘鄂赣苏区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先后取得了“株木桥大战”“茵果大战”等几次著名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的一、二、三、四次军事“围剿”,牵制了国民党主力部队十余万人,为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毛泽东后来写下了“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的著名诗句,高度赞扬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人民取得的辉煌业绩。

在保卫红色苏区的革命斗争中,湘鄂赣苏区人民踊跃参加红军,积极支援前线,用生命和鲜血捍卫红色政权,成千上万的先烈长眠在湘鄂赣苏区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仅万载苏区就先后有两万多名革命先辈为国捐躯,其中英名在册的先烈就有五千九百余人。

为继承先烈遗志,铭记先烈业绩,谨修工农红军革命烈士纪念塔为记。

中共万载县委员会

万载县人民政府

一九七五年十月

碑文简要概括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历程,重点记述了小源(今仙源)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高度赞扬了湘鄂赣苏区军民在党领导下为中央苏区反“围剿”胜利作出的重大贡献。敬读碑文,令人感慨万千,催人奋进。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小莫斯科”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由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于1928年7月开始创建,位处三个省会(武汉、长沙、南昌)、三条大江(长江、湘江、赣江)、三条铁路(粤汉、湘赣、南浔)之间,是最靠近国民党军事政治交通中心城市的重要苏区。它不仅像一把尖刀直插国民党反动派胸膛之上,更是连接中央、湘赣、湘鄂西、鄂豫皖、闽浙赣等苏区的中心地带,战略地位独一无二。

1932年4月12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以下简称“省苏”)及其他省级机关从修水上杉迁至万载西北边境的小源。小源西接浏阳、北临铜鼓,四面环山,进可攻、退可守,再加上这里群众基础好,革命热情高,非常有利于开展武装割据。湘鄂赣省苏机关驻扎于此长达一年零十个月,是湘鄂赣省级机关连续驻扎时间最长的地方,小源一度成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时有“小莫斯科”之称。

湘鄂赣省苏驻扎小源期间,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党员人数由1930年的一万多增长至1932年的五万多,壮大了革命骨干力量。为了强化对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和革命宣传,各级苏维埃政府在机关中普遍开设列宁室,工作人员在此读书、看报;同时广泛组织“共产党礼拜六工作”,增进了党群关系。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省苏土地部制定了《进行整理和分配土地实际办法的指示》,促进了土地分配;颁布了《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农村劳动暂行法令》,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省苏财政部发布严禁预征税收的通令,对个别县预征税收的做法给予了严厉批评;省苏教育部开办列宁小学一百四十六所,儿童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创办报刊和传单三十九种,创作红色歌谣三百六十首、戏本二十九个,通俗易懂地宣传了革命主张。当时,湘鄂赣苏区到处可闻笑声、歌声、读书声,到处可见看书、看报、看演戏的情景,极大丰富了苏区群众文化生活,有力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的基础。

牺牲“小我”顾全大局

1930年6月至8月,组建了以湘鄂赣子弟为主要力量的红三军团。为了拱卫中央苏区,红三军团毅然离开自己的大本营,挥师东渡转战赣西南,只留下了力量相对单薄的红十六师保卫湘鄂赣苏区。此后,湘鄂赣苏区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期间,坚决执行“向东南发展”的指示,不仅将省委省苏驻地从处于湘鄂赣中心位置的修水上杉迁至中央苏区的前哨万载小源,还主动发起数次军事行动,通过威逼南昌和南浔线,牵制了敌人六十多个团的兵力,以巨大牺牲支援了中央苏区的革命斗争。1934年“六七月事件”以后,湘鄂赣苏区岌岌可危,比中央苏区早四个月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在本身自顾不暇的情况下,湘鄂赣苏区军民仍然不忘全力支援中央苏区,他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高举红旗,前赴后继,有力策应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湘鄂赣苏区群众不惜一切支援革命的事例数不胜数。1933年2月初,为解决红军医院伤病员棉衣和棉絮短缺之急,苏维埃政府面向全省民众发出了紧急募捐令。小源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毫不迟疑地把自己准备用来去世后“睡棺”的新棉衣送往红军医院。红军医院的伤病员得知后,都被老人的真情所感动。更多群众纷纷倾其所有,把大量衣被送往红军医院,及时解决了伤病员缺衣少被的燃眉之急。还有很多群众为支援革命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据不完全统计,湘鄂赣苏区有多达三十七万红军将士壮烈牺牲,还有七十六万群众在革命战争中遇难。

Copyright 2014-2016 大红鹰电子游戏官网 - 大红鹰游戏平台欢迎你 All rights reserved

学院地址: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中路58号(雁塔校区)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唐大道48号(临潼校区)

版权所属: 大红鹰电子游戏官网